蜀繡是指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地方刺繡,又名川繡。蜀繡針法除參照蘇繡章法以套針為主外,還有擰針、暈針、紗針、蓋針、旋流針、編織針等多種蜀地獨特的繡法。
蜀繡針法繡技特點
蜀繡針法有線法平順光亮、針腳整齊、施針嚴謹、摻色柔和、車擰自如、勁氣生動、虛實得體的特點,任何一件蜀繡都淋漓地展示了這些獨到的技藝,據統計, 蜀繡的針法有十二大類,一百二十二種。常用的針法有暈針、鋪針、滾針、截針、摻針、沙針、蓋針等。
蜀繡常用暈針來表現繡物的質感,體現繡物的光、色、形,把繡 物繡得惟妙惟肖。如鯉魚的靈動、金絲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壯麗、花鳥的多姿、熊貓的憨態等,蜀繡作品因為工期、工藝等因素,很難批量生產,這也是蜀繡珍貴之處。據了解,由高級別老師繡出的作品,再配以底座,每幅的價格根據木質不同、絲線等成本不同,從兩三千元至五六千元不等。當然,網上僅花三五百元也能買到外形類似的工藝品。蜀中的刺繡十分聞名,并把蜀繡與蜀錦并列,視為蜀地名產。
蜀繡發展研究
初,蜀繡主要流行于民間,分布在成都平原,世代相傳,至清朝中葉以后,逐漸形成行業,尤以成都九龍巷、科甲巷一帶的蜀繡為著名。當時各縣官府所辦的"勸工局"也設刺繡科,可見其制作范圍之廣。當時的生產品種主要是官服、禮品、日用花衣、邊花、嫁奩、彩帳和條屏等。蜀繡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其繡刺技法甚為獨特,至少有100種以上精巧的針法繡技,如五彩繽紛的衣錦紋滿繡、繡畫合一的線條繡、精巧細膩的雙面繡和暈針、紗針、點針、復蓋針等都是十分獨特而精湛的技法。當今繡品中,既有巨幅條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賞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費品。比如北京人民大會堂四川廳的巨幅“芙蓉鯉魚”座屏和蜀繡名品“蜀宮樂女演樂圖”掛屏、雙面異色的“水草鯉魚”座屏、“大小熊貓”座屏,就是蜀繡中的代表作。
蜀繡作為四川地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工業化生產方式的背景下面臨著傳承與發展的危機.文章以文獻史料為研究基礎,探討了蜀繡傳統技藝的歷史文化價值,明確其歷代的應用可分為實用繡品和裝飾性畫繡兩類.并通過對博物館中蜀繡產品的研究分析,歸納總結出蜀繡傳統技藝具有“豐富多變的繡法,嚴謹細膩的針法,淡雅清秀的色彩,優美流暢的線條,中國繪畫的格調”這五大特性.對蜀繡傳統技藝進行重新梳理,有助于人們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這門古老的工藝絕技,使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與活力,為蜀繡的發展與創新做一些基礎性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