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裱這門工藝,在我國具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名族特色。書畫、刺繡、緙絲等藝術品都必須經過裝裱,才便于收藏、流傳和欣賞。裝裱藝術的高低,邊框材料和色彩的選取與裝裱形式的設計,直接影響到作品的藝術效果,特別是一些歷代的書畫珍品、珍貴刺繡和緙絲等,由于年代久遠以及收藏不當而導致破損,經過精心修復裝裱則猶如枯木逢春,使歷代名作再次呈現出奪目的光彩。
刺繡藝術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產物。在中國刺繡藝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裝裱與刺繡的關系,相輔相成,緊密相連。刺繡經過裝裱,不僅能夠錦上添花,增加藝術效果,而且增加了刺繡的牢固度,更使刺繡便于保存和收藏。
由于刺繡有著獨有的特性,因此也就有了獨特的裝裱方式和技能。她本身不像書畫那樣,創作在宣紙之上,而是創作在不同的底料上,主要有軟緞,絹紗,塔夫綢,硬緞,富春紡等等底料之上,所以底料比較厚,每種材料的質地都不同,加上真絲底料要縮水,合成化纖底料不容易吸漿;到繡品完成,而產生了疏密不均,高低不平的各個部分,裝裱時特別容易起皺,因此必須針對不同材質的質地,采用不用的方法進行裝裱。
裝裱刺繡可分為雙面繡和單面繡:
雙面繡的裝裱,在操作技術上比較簡單,就是將雙面繡夾在兩塊玻璃中間,首先要對玻璃的四周及拐角進行打磨,然后對玻璃進行清洗,后邊上上漿,直到把底料拉的平整,后將邊粘在玻璃的外邊。如果碰到尼龍底料的繡品,需要在四邊縫一圈紗邊,因為尼龍底料不吸漿糊。在裝裱人物以及建筑物是特別要注意絲屢一定要平整不能出現傾斜現象,另外要將印章拉正。并要求刺繡上不能有灰塵、污漬和多余的線頭,絲縷要平整,刺繡線條不能拱起,刺繡與底料不能出現松皺的現象。
單面繡的裝裱,根據刺繡裝裱品式的技法和特點,刺繡的裝裱分為兩種,一種是硬裱,一種是軟裱。
硬裱
硬裱是目前在刺繡裝裱過程中常見的裝裱方式。待繡品完成之后,將繡品固定在專用的薄木板之上,將繃子去下,用漿糊把繡品粘在板子之上,待其完全風干后取下固定物,外配以裝飾性的卡紙,然后進行裝框。特點是色彩不失真,收藏時不易變形。
軟裱
裝裱單面繡不同于裝裱雙面繡,刺繡背面需要托宣紙,其操作方法比較復雜,要根據各種底料的質地來采用不同的托裱方法。刺繡的裝裱和中國傳統書畫的裝裱方法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他的特殊性。宣紙的干凈程度對刺繡有著直接的影響,但是它不一定影響書畫,對托刺繡的宣紙要進行處理,將宣紙上的雜物(細沙,稻草)等刮干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單面繡背面的線頭,以及牽拉多余的線條剪掉,以免托好以后,刺繡正面顯現出背面的線頭影響美觀。
單面繡的裝裱步驟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托芯,鑲嵌,覆褙。
第一部分是托繡品,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它甚至影響后面的工作。首先,要將刺繡正面向下平放在裱臺上,用噴水壺把刺繡噴濕,不宜過濕,只能微微濕潤即可,待縮水以后,直其經緯,端其字畫,然后用毛巾吸干水分并刷平整。將準備好的宣紙放在裱臺上,均勻地刷上厚漿水,用干的宣紙襯在托紙無漿水的一面,待多余的水分吸干,后將有漿的一面翻在刺繡上,并刷平。然后用結實一點的棕刷鑿實有刺繡的部位,使宣紙和刺繡充分粘結,然后上板,待其充分干透。在刺繡的表面微微的噴點清水更好。這樣托標出來的刺繡既不會脫殼,又不會產生漿漬,水印,絲線光又可以保持原樣。
第二部分是鑲嵌,刺繡品的鑲嵌不同于國畫的鑲嵌,可以一疊一鑲,因為材料的不同,一疊一鑲難免會將漿糊碰到刺繡表面,形成漿漬。書畫上面有漿漬,用棉花蘸點清水一擦就能去掉,但是刺繡就不一樣了,即便是用蘸了清水的棉花擦,也會出現一道白光,影響刺繡的質量。另外,在刺繡的鑲嵌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裱臺的干凈。
第三部分是上覆褙紙,覆褙過程好能和鑲嵌一起完成,以免鑲嵌好的部分因為漿糊分開而無法與覆褙紙刷平。如若實在無法一起完成,一定要將繡品保存好。在上覆褙紙時,好用到3-4層覆褙紙,以免覆褙紙太薄,繡品裝裱好以后,平整度就差;覆褙紙太厚,卷起來不方便且容易折斷。
有句裝裱行話說的好:要想好,墻上老。在這種概念基礎之上,覆褙后上墻至下墻的時間也非常重要。根據前輩的經驗:上墻至下墻時間不能低于7天,當然時間越長越好。繡品在墻上停留時間越長,它的各種性能也就更為穩定,下墻都才不至于變形。
總之,裝裱單面繡的質量要求是極高的,要求無漿漬,無水印,鑲邊色彩和繡品色彩要和諧,繡品絲光要好,繡品平整,沒有斷裂,沒有脫殼。一幅的刺繡作品配以完美的裝裱,兩者相互結合,更能表現和豐富刺繡作品的內涵和畫面的藝術效果,從而展現其珠聯璧合的完美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