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麗給大家介紹一下苗家刺繡。
刺繡,是苗族婦女盛裝不可或缺的飾物,主要有領花、肩花、襟花、背塊花、袖口花、裙鑲花、帽頂花、帽頂花等品種。苗族刺繡,整體上多為幾何構圖,古樸多姿。其圖案因繡片條、塊的不同,分為幾何二方連續(xù)式和四方連續(xù)式構圖。其圖案取材于生活中常見的草木、鳥獸、蟲魚、器具等。圖案的整體布局一般以菱形為立體紋樣,常見的是大菱形中套小菱形,小菱形又分別由不同色彩的方、圓、三角點狀組成。條狀繡片,多用點、線或線面組合,一整二剖構圖。繡片是按布的經緯戳針,故曲線多折角。大塊繡片,如背塊花等,多用菱形四方連續(xù)構圖,并在其中布以對稱的變形幾何點及其他折線。所有繡片,粗看五彩斑斕,細觀則不同色線組圖分明,交錯重疊,既復雜多變又結構嚴謹、條理清晰繡法很多,有平繡、凸繡、辮繡、堆花、縐繡、纏繡、挑繡、抽花等。
平繡是曾遍的繡法。這種繡法是重于圖案布局的美觀勻稱,色調鮮明,有明顯的物象感。凸繡流行于凱里、臺江部分地區(qū),它是在底布上多鋪幾層紙花,使所繡圖案凸出,有立體感。
辮繡只在雷公山巴拉河一帶流行,其方法是將若干根色線編成辮子,按設計圖案平鋪于底布上,用絲線釘牢即成。圖案色調大致是青年女子鮮艷,中年以上婦女稍渾暗。如凱里、黃平、施秉等地,姑娘及較年輕婦女的盛裝刺繡以青布作底,繡大紅,間有少量白黃綠之色,亮麗醒目;中年以上婦女盛裝刺繡,亦以青布作底,以紫藍為基調,間以少許桔紅、綠、白等色,顯得深沉穩(wěn)重。
苗家姑娘七八歲后,就在母親或姐姐的指導下學刺繡,十五六歲技藝成熟,得心應手。這時,刺繡已成為一種美化生活的勞動,姑娘們除了精心繡制節(jié)日盛裝外,還悄悄地繡著只有自己知道的東西,人稱秘繡。
姑娘們秘繡時,都把窗戶遮嚴,不許人看,尤其不好意思讓兄父看見。有時母親或嫂子發(fā)現(xiàn)了,只會意地笑笑,從不聲張。至多同伴二三人間一起繡,交流技藝。出嫁前夕,秘繡就結束了。姑娘將繡制封存起來,交給母親保管。沒有母親,可以交嫂子;沒有嫂子,就交叔伯母保管。
姑娘出嫁做了媽媽,孩子滿月時,娘家來喝滿月酒。娘家?guī)淼亩Y物除了糯米、雞、蛋、肉之外,還有姑娘留下的秘繡品,孩子的奶奶們將年輕媽媽的秘繡品一件件清理,全是孩子的繡花帽、繡花鞋、繡花衣、繡包被等,整齊地堆在堂屋的長桌上,主人客人一起來欣賞年輕媽媽的秘繡品,稱贊她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