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應該讓人看了產生美的感覺,而要產生這種感覺,必須要用對藝術的執著來實現。只有通過藝術家不斷辛勤勞動,在探索中不斷變革,對傳統存精華、去糟粕,不斷吸收有益的外來營養,才能使古老的傳統刺繡重新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蘇繡是一門藝術,對于藝術的追求,我個人的目標就是——讓藝術成為活的藝術。想成為活的藝術,就需要藝術家熟練地掌握和控制刺繡的技法、絲理、色光、針法等內容。這涉及到很多方面。
《桃潭浴鴨圖》獲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工藝品展覽會工藝美術金獎
首先要有整體輪廓,它決定著一件刺繡的好壞。整體輪廓把握足夠好的話,才能使繡品形象栩栩如生。藝術家需要把繡稿中的整體和局部關系,局部與局部關系及局部中的每一個細節部分都交代清楚。其次色彩也很重要,有時一個小小的局部需要很多的色彩搭配,看似相同的一處,其實包含著很多色彩,而這些色彩的色差極小,肉眼幾乎難以區分,要處理好這個效果就必須用絲線耐心地不斷同畫中的顏色對比,選擇出匹配的顏色。刺繡的色與形是二位一體,是傳達美感的主要手段,其配色大多采用同種色的類比和相異色彩的對比并用,辦法是由淺到深,或由一種色彩過度到另一種色彩,運用色彩的漸變規律,求得色彩豐富,協調而有光澤閃耀之感,促使繡品具有鮮明而不庸俗,在和諧統一的色調中凸顯整體美感。
《冬景嬰戲圖》獲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2012“儒士儒家•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在刺繡藝術中,線條的運用是極其有講究的。刺繡的線條,粗細結合要得當。在針法和技法上,只有多樣化,才能滿足人們多方面的審美情趣。在一幅繡品中,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意象,運用粗細不同的線條,靈活地變化。受光線的影響,色線在橫斜時色澤較暗,而豎斜時則色澤鮮亮。這樣同一種色線就會隨著角度的變化呈現不同的色澤效果。'劈絲'是蘇州刺繡工藝之一,即將一根花線分為若干份。這需要刺繡者注重合理用線和絲理的變化。刺繡者需要根據不同的布質、色彩及題材,靈活綜合運針,并結合花線劈絲粗細合度來選擇,從而充分表現物體形象的質感。如蘇繡金魚尾,用線要細,排針要虛,才能表現輕薄、透明感。繡魚身線條就要略粗,排針密,才能表現渾厚感。又如繡石頭、老樹梗等,線粗,排針不必過于均勻。比如繡貓,根據對象毛絲變化規律來掌握絲理,繡出來的貓才能毛茸茸的逼真生動。貓需要采用深淺不一的繡線,點綴出絨毛的質感和層次感,使整個貓頭的絨毛自然蓬松。有時需要將一根頭發粗細的繡花線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六分之一、六十四分之一的細線繡,并將千萬個線頭、線結藏得無影無蹤。無論從正面或反面都可以看到小貓調皮活潑的神態。繡貓難的是一對貓眼睛,一般需用20多種顏色的絲線才能把貓睛繡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和諧》獲2005杭州西博會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暨工藝精品博覽會“百花杯”銀獎
蘇繡工藝善于總結經驗獨辟蹊徑,繼發繡、雙面繡之后,又相繼成功地創造雙面異色繡、雙面異色異樣繡等新作。就純欣賞的美術繡品來說,是以針代筆,積絲累線而成的。技法、針法的特點也就是“和色無跡、均勻熨貼、絲縷分明、毛片輕盈松快”四句話。可以說蘇繡工藝是在繡制反映時代風貌的新作品中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提高的。蘇繡的主要藝術特點是圖案工整絹秀,色彩清新高雅,針法豐富,雅艷相宜,繡工精巧細膩絕倫。就蘇繡的針法而言,極其豐富而變化無窮,共有9大類43種,主要有齊針、掄針、套針、施針、亂針、滾針、切針、平金、打點、打子、結子、網繡、冰紋針、挑花、納錦、刻鱗針、施毛針、穿珠針等等,采用不同的針法可以生產不同的線條組織和獨特的蘇繡藝術表現效果。例如,運用施針、滾針繡的珍禽異獸,毛絲頌順,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采用散套針繡的花卉,活色生香,香味樸鼻,盡態盡妍;使用亂針繡的人像和風景,線條組織多變,裝飾味濃,藝術效果強,富有濃郁的民間、民族特色;使用打點繡的繡品,則清靜淡雅,極富詩情畫意;運用打子繡的繡品,則具有古色古香、淳樸渾厚的藝術效果與技巧上的平、齊、細、密、和、光、勻、順的特色。
《月曼清游圖》在第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背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對繡品的襯托起到重要作用。對于衣服的褶皺和體態,則采用粗細、濃淡、虛實,勾勒出來。人物的須發比較松軟,則采用虛實亂針法。地毯在繡制時,首先要突出織物的特點,它對整個畫面的氣氛起到襯托作用。
所以活的藝術要有很高的要求,刺繡藝術永遠在追求和諧之美,塑造刺繡形象。是彩色絲線與線條的組合變化,才構成了光色斑斕的刺繡圖像,才使得藝術真正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