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錫繡?錫繡是江蘇無錫地區刺繡的簡稱。無錫臨近蘇州,地處錦繡江南、太湖之濱,風光秀麗、人文薈萃,自古就是魚米水鄉,是江蘇刺繡的重要產地之一。錫繡早在明朝中葉就作為貢品上奉朝廷,清末民初時則有“不唯國人知之,薄海內外,靡不知之焉”一說。曾一度名比蘇繡,當時曾有人指出:錫繡“實比汀繡,蘇繡為優”。
比較蘇繡
錫繡和蘇繡是一脈相承的兩種刺繡。
無錫是蘇繡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所以從歷史淵源來看,錫繡與當今蘇繡是一脈相承的兩種刺繡。據漢代劉向《說苑》記載,無錫早在2500多年前吳國設都梅里時,就已有刺繡服飾。1897年,全國第一個民間刺繡教學傳授組織“錫山繡工會”也是在無錫創立。但盛極一時的錫繡到了今天,其名聲和境況卻與蘇繡拉開了越來越大的距離,其由抗日戰爭后,錫繡和蘇繡朝著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蘇繡走向了一條日常實用性道路,而錫繡則慢慢衍變成了欣賞裝飾品。對錫繡歷史研究十分深入的趙紅育說:“無錫工商業飛速發展致使諸如錫繡這樣的純手工業淘汰非常迅速,而蘇州至今還保留著大片刺繡的農村土壤。”今天的錫繡已經和繪畫一樣,是代表一種歷史傳承的技藝,保護它就是保存一種人類歷史的印記。
錫繡特點
無錫刺繡經過幾千年的沉淀,錫繡已形成一套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并形成了單面繡、切馬鬃繡、堆紗繡、戳紗繡、發繡、盤金繡、雙面精微繡等10種繡法,其中切馬鬃繡是無錫刺繡特有的傳統繡法,而雙面精微繡是錫繡另種特色針法,更使失傳千年的中華絕技再次重放異彩。錫繡的針法更有多達30多種,正搶、反搶、平套、散套、桂花、刻鱗、亂針……讓人不得不驚嘆錫繡技藝的豐富多彩。
因為得到書畫界協助,錫繡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走向了“陽春白雪”,也形成了“無畫不能繡”的特點。無錫刺繡和書畫藝術緊密結合,錫繡從書畫中不斷汲取營養拓展自身表現題材和藝術內涵,體現了中國傳統畫無畫不能入繡的“盛景”。錫繡的繡稿來源于書畫,但它又不同于書畫,多樣的繡法和多變的針法讓錫繡又具有了獨特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